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95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第十一章 加强安全监管,互教互学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加快推进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互教互学加强监督检查,推进辐射源污染防治,完善核与辐射监测网络,提高核与辐射应急能力。
《意见》中明确了福建省内开展节能量交易的基本原则、造质园交易机制、交易程序、管理监督等内容。省级财政设立节能量交易专项储备金,高素用于年度的收支平衡
16日,林队湖北大冶有色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正式挂上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牌匾,标志着该公司循环经济领域迈入“国字号”行列。该公司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规划用地4000余亩,互教互学园区分为废杂铜冶炼、稀贵金属回收利用区和废弃物拆解、再生资源交易及再制造区。所有项目实施到位后,造质园资源聚集总量为85万吨,最终将建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再生资源供应基地。目前,高素产业园正在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高素财政部的批复意见,加紧对园区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加快示范基地建设,确保项目建设和运行达到国家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和环保要求。据悉,林队前期,林队产业园已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按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专家对公司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实施方案的要求,将在未来五年内建设13个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其中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8个,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2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3个,核定总投资7.9亿元
从2008年到现在,互教互学常州市先后有30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4%以上,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检查组在专题听取常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汇报后,造质园分别赴武进港塘桥、礼嘉畜禽粪污处理中心和龙澄污水处理厂检查。高素(八)建立健全绿色流通体系。
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林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互教互学深入开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专项整治。造质园(三十七)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2025年前,高素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全部完成搬迁改造,加强企业搬迁改造期间安全生产监管,推进腾退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
实施重点流域入河(湖、库)排污口查、测、溯、治。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深化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环境管理。构建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建立基于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监管执法体系和自行监测监管机制。稳步推进白城、松原等地区严重退化、碱化、沙化的草原,实施草原围栏、退化草原补播改良、人工草地建设等项目,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提高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维护草原生物多样性、群落均匀性,对生态严重退化的地区实行封禁管理。到2025年,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高于93%。
推动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含电力)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四乱,清理整治范围由大江大河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实现河湖全覆盖(无人区除外)。强化责任追究,严格执行《吉林省秸秆禁烧量化责任追究办法》,对秸秆禁烧工作不力、秸秆露天焚烧现象高发的地区及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力争重点整治范围内全部建成卫生厕所,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处理。
开展涉危险废物涉重金属企业、化工园区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调查评估,完成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图全覆盖。加强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管理,废旧放射源收贮率稳定达到100%,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积极作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发展壮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力量,深入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和有奖举报机制。完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宣传普及。加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拯救力度。强化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和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大力推进低碳社区、低碳商业、低碳旅游、低碳城镇试点。着力加强耕地污染源头控制,实施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深入开展有色、电镀等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治理,切断镉等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农田途径。
省生态安全工作暨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调度评估,重大情况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充分运用国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等新污染物的调查监测和环境风险评估结论,开展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事中事后监管工作。
(三十三)强化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管理。(四十一)健全生态环境经济政策。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降至每立方米29.5微克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2.3%以上,地表水I—Ⅲ类水体比例达到77.1%以上,劣Ⅴ类水体比例控制在2.8%以下,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现新的显著提升,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5.8%,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2.3%,湿地保护率达到50%,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动建设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农膜回收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
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创新生态环境宣传方式方法,大力宣传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全面清退河道内非法侵占河道的农用地,河湖蓝线范围内的农田应在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农民权益下逐步退出。各级政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
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加快解决群众关心的工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以及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等问题。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建设,锤炼过硬作风,严格对监督者的监督管理。
优先推广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化运行维护。加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在绿色技术领域建设一批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健全以环评制度为主体的源头预防体系,严格规划环评审查和项目环评准入,开展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重大生态环境政策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规范工业企业排水管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工业集聚区应当按规定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严格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建立健全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主的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强化关键工况参数和用水用电等控制参数自动监测。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加强环境司法。
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推进环境应急物资库建设,提高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充分发挥河长制、湖长制作用,巩固地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长效机制。
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硬约束落实到环境管控单元,建立差别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加快推动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实施,加强在政策制定、规划实施、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严肃查处环评、监测等领域弄虚作假行为。
对已批准设置的入河排污口,稳步推进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设立标识牌并具备采样监测条件。完善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机构能力标准化建设。
发表评论